愧對父母
(作者:曾祥昶)
(2008年參加父親60歲生日后,寫給父母的一篇文章。適逢公司踐行感恩文化之際,刊出與家人們共勉。)
國慶回家為父親六十祝壽,因假期所剩無幾,父親生日剛過,便又提前安排返回公司的日期了。
從家里起程那刻,母親臨時出去辦事尚未回來,沒有來得及向母親道別就匆匆坐車走了。由于車程很辛苦,返回公司的途中,無暇想過母親回家后知道我們已經(jīng)離開的心情,所以也沒有打電話給母親,母親也沒有打電話過來責備。
母親計算到我們回公司的日期,兩天后,她打來電話:“松(小名),我知道你們忙,但是沒看到你們從家里起身,我的心里很不好受!……”母親有點哽咽,繼而抽泣著,向我嘮叨了很多很多。我雖然沒有流淚,也沒有哽咽,但剎那間酸楚鉆進了我的心房,愧疚占據(jù)了我的整個靈魂。甚至幾個月過去了,我都后悔不已,并深深地自責,尤其想到母親那天回到家知道我們已經(jīng)走后失落的心情,更是極度的難過:我真的忙得連與母親話別的時間都等不及嗎?
“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,撫我,畜我,長我,育我,顧我,復我?!?span>
每一次回家離家總能感覺到父母會變得更加蒼老一些。父親再也不是那個脾氣急性子、說話如洪鐘、脊背挺直、走路風風火火的樣子了;母親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操持家務,可再也不是那種心思細膩、做事周全的樣子了。他們都老了!在一些事情上明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。
父母一輩子生活在農(nóng)村,父親退休前是一名勤勤懇懇,任勞任怨,始終熱愛教育事業(yè)的小學教師,他一生秉承農(nóng)村教師的敬業(yè)精神和職業(yè)操守,忍受著清貧甚至歧視。易中天老師曾經(jīng)說過:“農(nóng)村教師是中國教育的腳板。沒有這些穿著草鞋、長滿老繭的腳板,中國教育早趴下了?!钡f幸的是,一輩子在農(nóng)村任教的父親,在中國教育實行“績效工資”改革的浪潮來臨之前退休,總算保住了身為一名教師僅有的樸實顏面。母親和父親一樣,也是個土生土長的農(nóng)村女人,風濕性關節(jié)炎的疼痛常年撕扯著她那本來年老的身體,大半花白的頭發(fā),和斑白的兩鬢霜花里,勾畫出母親走過滄桑的暮年賢惠!
去年國慶回家,父母都已年過花甲,按說早就應該“退居二線”享清福去了,家庭的瑣事應該由我們做兒女的來承擔,可是沒有!我們只是徒有一份孝心,自己非但不能為父母分憂,不能為他們安頓舒適的晚年生活,相反在很多事上他們還得為我們操心勞神!每每想到這些我會愧疚萬分,我們虧欠父母的實在太多太多了……
昨天晚上,母親來電話詢問是否回家過春節(jié),我沒有明確告訴她會不會回去,我違心地搪塞母親,實際上已計劃今年春節(jié)不再回家,要為艱辛的生活繼續(xù)“精打細算”,我實在不忍心直接對母親說“不”。我能理解父母親渴望節(jié)假日的時候,孩子們多來幾個,熱鬧一下氣氛,也許會減輕他們疲乏和心酸,也會讓那個平時空蕩蕩的家頻添幾分活力和笑聲,驅(qū)散他們心中的孤單和寂寞,消耗掉屬于他們逐漸減少的節(jié)日。可現(xiàn)實中,作為子女的我們,也許各有各的事業(yè)、生活或者是借口,卻不能和自己年邁的父母同聚同吃同樂,這確實是一件可悲的事情,也是一件讀不懂的錯誤,一件依然在進行的錯誤。
在外面闖蕩這些年并沒有取得能讓父母臉上有光的成績來,可他們依然對我寄予厚望!正因如此,我才對父母充滿著更大的愧疚……